“卡斯特”商标案的起起伏伏,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近日,“卡斯特”商标侵权诉讼又发生重大转折,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12月11日签发裁定,决定提审本案,并申令中止执行此前浙江省高院所作的二审判决。
这意味着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最终提审判决出台之前,被告方法国卡思黛乐(CASTEL)可以中止赔付高达3373万元的赔偿金,而此前已被一审法院查封、冻结的法国卡思黛乐相关商标和股权等资产也已被中止执行,消除了被强令拍卖付赔的可能性。
对于“卡斯特”商标案,进口葡萄酒行业的从业者可能都有所了解:
1998年,法国CASTEL集团进入中国。
2001年,法国CASTEL集团联合国内葡萄酒巨头张裕集团推出“张裕卡斯特酒庄”。
2003年,法国CASTEL集团在上海设立上海代表处;
2006年,法国CASTEL集团原瓶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
2008年至2012年,法国CASTEL集团葡萄酒连续5年稳坐进口葡萄酒销量第一的交椅。
2013年3月,法国CASTEL集团葡萄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务总裁阿兰·卡思黛乐(Alan CASTEL)在法国驻华大使馆宣布,将中国区升格为整个亚洲太平洋区域的运营中心,并启用全新中文标识——卡思黛乐。
15年的商标之争仍无定论
已经持续15年的商标之争,至今仍然没有最终的定论,对于最高人民法院的提审,法国卡思黛乐(CASTEL)兄弟简化股份公司中国区总裁殷凯认为,很难说最终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但是最高法院的判定会更多的考虑动机和主观恶性,“卡斯特”商标之争早已成为业内广为人知的事件,因此,客观公正的判决,对于国家法律的公正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殷凯则表示,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提审本案并中止二审判决执行的裁定,说明卡思黛乐在再审申请中所提出的抗辩理由得到了最高法的认可,卡思黛乐对此感到欣慰。“目前,卡思黛乐方面还无法对最高法提审的最终结果作出预测。”殷凯说,“我们仍然相信最高人民法院会依法作出最终的公正判决。”
上海卡斯特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总经理潘汝显则表示:“这个案子走到现在,已经不是商标案本身的问题,即使最高人民法院提审,要探讨的也是卡思黛乐侵权赔偿多少的问题,而不是商标是否侵权的事情了。”
而殷凯强调:“‘卡斯特’三字只是我们企业中文翻译名称的一部分,我们从未将‘卡斯特’单独作为商标使用过。”他介绍称,该公司所使用的商标是“CASTEL”法语字母组合+中文标识的公司名字,自2005年直接向中国出口产品以来,一直是把法文标识“CASTEL”放在突出位置,“卡斯特”三个字仅出现在企业名称中。
而李道之则表示:“卡思黛乐方面对3373万元的赔偿金额有异议,可以理解,但是他们一直坚称没有侵权是不对的,法律的判决都出来了。”
“卡斯特”商标之争最早起源于1998年。这一年,法国CASTEL集团以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同年9月7日,温州五金交电化工(集团)公司酒类分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商标局提交了“卡斯特”商标的申请,并于2000年获准在第33类果酒等商品上使用“卡斯特”商标。2002年,五交化公司改制,经协商转让,商标由公司名下转让给了李道之个人。
殷凯透露,目前有文件可查的资料显示,法国CASTEL集团在河北廊坊投资建立灌装厂是在1999年1月20日被批准,工厂成立的登记日期是3月11日。“目前能找到的纸质文件只能证明我们是在1999年正式成立主体公司。”
据悉,2003年时,张裕曾向商标局提出“张裕卡斯特”商标注册申请,但因与李道之在同一种类已注册的“卡斯特”商标近似被驳回;2005年,张裕再次向商标局提出申请,注册“张裕卡斯特酒庄”。随后,法国CASTEL集团方面以连续三年停止使用为由,申请撤销李道之所拥有的“卡斯特”商标,但是李道之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证据来证明其一直使用“卡斯特”商标。
张裕与法国CASTEL集团合作后,便开始进行产品和品牌的市场推广。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对“张裕·卡斯特”在中央电视台广告投放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1月1日到2006年12月31日的两年间,合作双方共投入了4445.37万元进行电视广告宣传。
2006年,法国CASTEL集团开始使用“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公司”的企业字号中文译名,将原装进口法国葡萄酒产品引入中国市场。法国CASTEL集团官方认为,“卡斯特”这三个字,事实上完全是随着以上两个合法使用的企业字号才逐渐广为人知,而李道之方面并未对“卡斯特”品牌进行过宣传投入。
直到2008年,上海卡斯特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公司成立,李道之任董事长,开始运作从法国原装进口的葡萄酒,并使用中文商标“卡斯特”。于是,李道之旗下带有“卡斯特”商标的产品与法国CASTEL集团自称“卡斯特”仅出现在公司名称中的产品,同时出现在市场中。
于是,2009年10月,李道之与其控制的班提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向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法国CASTEL集团及其中国代理商,侵犯“卡斯特”商标的知识产权。其认为,被告方于2006年、2007年销售的产品在背标上使用了法国卡斯特、法国卡斯特出品、法国卡斯特所属酒庄、法国卡斯特集团、法国卡斯特集团出品等字样,侵害了其中文商标“卡斯特”的商标权。
法国CASTEL集团方面也于2009年~2010年间,在多家媒体上刊登相关产品识别声明,对外强调,该公司在中国市场仅同张裕成立了两家合资企业:卡斯特·张裕酿酒有限公司及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有限公司。随后,法国CASTEL集团与上海卡斯特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公司就进入了长达6年的官司纠葛。
2012年3月,温州市中院一审判决认定,被告方文章来源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法国CASTEL集团侵犯中文“卡斯特”商标持有者李道之的商标权益,据此判令法国CASTEL集团向李道之赔偿人民币3373万元。法方不服一审判决并上诉至浙江省高院,浙江省高院于2013年6月作出维持原判的裁定。随后,法国卡思黛乐依法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了再审申请。
此外,根据二审判决结果,温州市中院曾以财产保全为由,于2013年10月查封了法国卡思黛乐名下包括“CASTEL”在内的一批注册商标和股权等资产。业内曾有猜测,认为温州市中院可能强行拍卖这批资产以执行赔偿判决,但最高法本次所作的中止执行裁定,已经直接否定了这种猜测。按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最高法这一裁决出台之后,一审法院即不能再对这批资产作出任何处分。
最高法在裁定书中指出,法国卡思黛乐的再审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六)项的规定”。而这一法条所指,是在“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情况下,法院应当对案件进行再审。
消费者更关心酒本身
法国卡思黛乐兄弟简化股份公司(CASTEL FRERES SAS)是欧洲最大的葡萄酒企业。2011年,法国CASTEL集团向中国出口了3000万瓶葡萄酒,同比增长50%,2007年仅出口260万瓶,4年间增长了10倍。
在2013年3月正式启动“卡思黛乐”中文识别体系之前,其在中国市场的企业正式注册名称为“法国卡斯特兄弟简化股份公司”。
此前,对于风波不断的“卡斯特”商标之争,有业内人士质疑是双方蓄意炒作,通过采访,记者得知双方并无意炒作,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家的争执频繁见诸媒体,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卡斯特”的名气。
而“卡斯特”在中国的真正声名鹊起,还是应该从和张裕的合作开始的,该公司在中国的历史最早追溯于1998年,2001年与烟台张裕集团联手创立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
最初,法国CASTEL集团与张裕的合作,是看到了中国市场葡萄酒的巨大消费潜力,张裕的综合实力较强,销售渠道也相对完善,张裕公司也迫切需要一个国外品牌来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在双方各方面条件都合适的情况下,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应运而生。烟台张裕·卡斯特葡萄酒曾经作为当时中高端葡萄酒的代表,被消费者广为认知,也“红火”过一阵。但是从2006年开始,法国CASTEL集团在中国市场销售原瓶进口法国葡萄酒产品,加之整个进口葡萄酒逐渐被中国消费者认可,张裕·卡斯特葡萄酒的市场逐渐被原装进口葡萄酒所取代。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商标归属于谁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买到手里的酒是不是满意。对于‘卡斯特’商标事件,无论法院一审、二审还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再审,都没有对市场造成太大的影响。”一位上海的进口葡萄酒负责人坦言。
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此案的再审结果,依然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我们期待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结果,“卡斯特”之争也可以到此为止。因为,无论是对于法国卡思黛乐(CASTEL)还是上海卡斯特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做酒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满足消费者的诉求上来。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中国葡萄酒消费者的逐渐理性和成熟,葡萄酒的消费也更趋于多元化和小众化,因此,中国葡萄酒市场对于法国卡思黛乐(CASTEL)这样的品牌来说,潜力仍然存在,但市场也不会被无限放大,毕竟,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步伐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快,而葡萄酒的魅力在于她的多样性,消费者不会仅在一个品牌或几款产品上停留。
(您对本文有何看法,可通过新浪微博@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