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新富阶层来说,葡萄酒已成身份象征。许多人开始研究葡萄酒艺术和产品,更多人投资以期牟利。那打造知名的中国葡萄酒还缺少哪一环呢?缺少葡萄酒文化,来自以色列的葡萄酒专家法易福德如是说。
仅10年前,中国的许多葡萄酒还难以入口,味道就像烹饪醋。毕竟,中国人有自己的饮品白酒。如今尽管白酒尚未离开人们视线,葡萄酒已加入到餐桌上来。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并非孤立群体,而是已形成趋势。国际葡萄酒与烈酒调查机构最近的报告称,亚洲已成葡萄酒消费的主要驱动。中国人均年消费1至1.3升,3年内有望增长至2升。
换个角度看。2011年至2015年,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增长量预计将达10亿瓶,其中大部分将是低端的国内葡萄酒产品。但受到投资者和顶级葡萄酒爱好者的拉动,高端酒市场在迅速发生变化。
然而,对于严肃的葡萄酒投资者和高端消费者而言,欧洲质量无可替代。这也是为何中国某产业协会最近抱怨欧洲葡萄酒涌入中国市场可能造成潜在的麻烦。中国或许会就此向世贸提起诉讼,最终导致欧洲葡萄酒在华价格更高、进口更少,从而把高端酒市场留给中国本土制造商。
随着中国的葡萄酒制造商加紧追赶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欧洲传统,一些制造商开始走捷径。有报道称,一些中国富翁打算购买或已出手买下法国的著名酒庄。或许他们意识到,酿制好酒的葡萄酒文化这一核心、不可替代因素,不可能一夜之间出现在河北平原上。(美国《女装日报》12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本土葡萄酒文化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