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网

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葡萄酒 > 正文
从法国农庄到中国货架5欧元洋酒最高卖千元
来源:  2015-12-21 06:17 作者:
  中秋将至,众多进口红酒商家也加入了促销大战,纷纷抛出优惠的“绣球”。消费者真的捡到便宜了吗?“中国是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但中国人却喝着世界上最贵的葡萄酒。 ”红酒电商也买网CEO刘君如是评价。

  一边是低价进口,一边是高价出售。中间的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大?

  酒价比产地至少贵一倍

  博姆-德-维尼斯位于法国罗讷河谷产区的南部,它的两款法定产区(AOC)葡萄酒每个月都会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其中,2010年桃红酒特级蜜思嘉在法国的零售价格是10.5欧元(约合80元人民币),在中国的网购价为168元,市场价在300元以上。而一瓶蜜思嘉的离岸批发价,即进口商的拿货价,大约在人民币70元。

  尽管2005年瓶装葡萄酒的关税从原来的43%下调至14%,天津港保税区海关的一位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除去关税,瓶装葡萄酒还应缴纳增值税17%,消费税10%。按照公式计算,每进口100元瓶装酒要纳税48.2元。而瓶装酒正是进口主流。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1年葡萄酒进口总量为36万吨,其中瓶装酒进口量为24万吨,同比增长65%。

  流入中国市场以后,虽然电商参与竞争让价格更透明,传统营销渠道仍占据销售主流。驻扎在上海的葡萄酒讲师徐伟告诉记者,从进口商到零售商一般要转三四手,每手正常加价在30%上下,而链条上最后一环零售商通常加价最高,包括大卖场的进场费、饭店的开瓶费,都成了葡萄酒价格高企的推手。

  进口商上海米柯尼斯公司的市场专员陈钢则认为,由于现在很多进口商也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中间环节被大大压缩了;但算上运营成本、物流等因素,“舶来品”的卖价也要比原产地的零售价至少贵上一倍。

  业内人士否认行业暴利

  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承认,进口葡萄酒确实存在暴利现象,但否认这是一个暴利行业。

  “把5欧元的酒卖到1000元人民币也是有的,不过这是某些地区、某些人。”徐伟说,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尤其是集中消费主力的北上广地区均价远比几年前要理性多了。 “全国从事相关行业的商家暴增到3万家,实际上只要有2000家就足以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 ”

  低价酒消费者不买账

  如果去掉虚火,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五六十元一瓶的法国AOC产区酒,老百姓敢买吗?

  一年前,也买网开始推“便宜到老家”的概念,在其网站上的4500种进口红酒中,有500种是也买网从原产地直接采购,要比市场价低不少。结果,却遇上了消费者“不买账”的尴尬。

  刘君说,一瓶好的红酒如果直接标一个低价,在顾客心目中就变成了一款低档酒。只好采取尊重国内市场标价,再以打折形式推广的策略。

  “买低价红酒,就好像在商场里看到标价上万元的翡翠突然打折到几百元,总觉得里面有什么猫腻,害怕被以次充好。”在北京上班、月入过万的邹小姐说,自己虽然喜欢喝法国红酒,但不是行家,感觉要买至少一两百元一瓶的,心里才踏实。

  “进口葡萄酒是奢侈品”的心理误区还在于在中国被炒到天价又深入人心的名庄酒,以拉菲首当其冲。

  “其实,拉菲的价格涨跌是投资行为,与普通消费者无关。 ”徐伟说,包括市场喜欢炒作的年份概念。和中国白酒不一样,90%的红酒谈年份都没有意义,它就是趁年轻饮用好;只有10%的顶级酒才有年份一说。
编辑:编辑:卢静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