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余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酒史研究中心”创建人、原副教授,
《中国酒文献专书集成和中国酒文献篇卷集成》主编
白酒文化国际化的实质在于中国白酒文化生活方式的国际化,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怎样国际化、哪些东西国际化,什么样的白酒文化值得、需要,也能够国际化。
从宏观来看,这些问题既关乎国家文化软势力构建,又关乎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国家文化生产力建设以及中国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白酒文化产业化转化,其价值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理论上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人们愿意为之付出艰辛。
从学术层面来看,白酒文化国际化作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早有共识。
但是,国内酒文化研究主流群体至今更热衷于“短炒”和“炒热”,其兴奋点和用力点都不在“长线”,不愿意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由此,导致酒文化国际化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至今仍少人问津:一是白酒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问题,即白酒文化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些存在形态、代表着怎样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引导白酒文化国际化之前,首先应该“自知”和回答的问题。在我们自己还没有全面搜集整理中国白酒文化遗存之前,试图国际化以让“人知”的努力方向是不科学的。这样的国际化方式,会使传播中国白酒文化的人自身产生认识误区,从而使被传播的国际友人也难知就里;二是缺乏白酒文化传播人才。在“自知”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一批有全球视野、当代眼光、又有扎实白酒文化积淀的“志愿者”,以专业性的视角审视和诠释白酒文化,提炼出既能体现中国白酒文化精华,又具有当代性和人类普适性价值,并且能为国际潜在受众理解、接受的内容和形式;三是白酒文化的健康表达问题。通过筛选白酒文化中那些既有民族性又具有现代性,还能够诠释的内容和形式,巧用当代和国际语言,借以原汁原味地演绎中国白酒文化生活方式,使有机会被“国际化”的潜在受众能参与、感知中国白酒文化生活方式,从而接受中国白酒文化。这才是需要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合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