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的基因里,酒和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文化同时作为东方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伴随着华夏文明,在神州大地上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而作为酒中瑰宝的五粮液,其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多元创新,不仅仅体现在酿造技艺、品牌传播和市场拓展上,更体现在促使其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内生动力,这些都让这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知名白酒品牌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创新型文化形态
技术创新不断代
五粮液酿造技艺传承于明清时期的“陈氏秘方”。
早在清末民初时期,五粮液技艺传承人邓子均接过“陈氏秘方”后,从中医配方的原理中悟出了“中庸和谐”“阴阳平衡”的道理,于是将以9种粮食为原料的配方调整成了以5种粮食为原料的配方。
在邓子均的基础上,五粮液酿造技艺传承人范玉平又首创了人工勾兑与计算机勾兑专家系统,从而创造了中国白酒界绝无仅有的“勾兑双绝”技艺。
后来,五粮液酿造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林和刘友金,又分别发明了“大桶勾兑技术”和“沸点量水”酿造法等创新工艺,这些构成了五粮液独特古老的酿造文化。
企业文化创新不停步
基于五粮液历史文化的传承,今天的五粮液人致力于现代科技、时代理念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向社会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建设
在经过调研、分析和提炼五粮液丰富的文化基因、文化资产的基础上,五粮液人率先在业内提出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先进理念,公司完成《五粮液企业文化建设白皮书》和《五粮液企业文化手册》的编撰,制定切实可行的短期、中长期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积极构建从理念、制度到行为、物质的多层级文化大体系;同时,积极深化子文化建设,提炼出包含“质量文化、诚信文化、安全文化、能源环保文化、社会责任文化”等在内的文化内涵,形成创新型的多元文化形态。
编制企业文化手册
与此同时,五粮液公司深入调查研究,提炼核心文化理念。通过成立五粮液企业文化调研项目组,深入调研分析,写成了《五粮液企业文化调研诊断报告》,并通过编制《五粮液企业文化手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司的核心理念、行为准则。
组织“五粮液文化之旅”
为更好地挖掘酿造历史文化内涵,让到访的游客更加充分感受五粮液的魅力,感受到五粮液的文化传承、企业精神和厚重历史之间薪火相传的深厚文化底蕴,并将五粮液及中国白酒文化更广泛、快捷地传播出去,五粮液公司成立了四川五粮液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针对五粮液品牌运营商、客户、消费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精心组织“五粮液文化之旅”,以增强他们对五粮液的了解和喜爱,提高品牌忠诚度和文化感召力。
改造产业园景点
2015年,五粮液公司在原有基础设施上重新改造产业园区景点,构建五粮液产业园区新景象,风景优美的安乐泉面貌焕然一新,加上原有的鹏程广场“五粮液”瓶楼、酒圣山下的酒圣雕塑、全国最高的企业形象雕塑奋进塔、全国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览馆等,浓郁的文化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多路径强化企业文化知识宣传
五粮液人深知:文化也是一种竞争力。公司创新文化推进工具,开展多元文化活动。除了借助新闻、报纸、杂志、板报、电子屏幕等形式,加强外部宣传力度之外,同时还通过《魅力五粮液》《五粮液文化歌曲鉴赏》《五粮液建筑艺术鉴赏》《五粮液文化案例选编(上、下册)》《可以品味的中国酒文化》《集杂成醇》等书籍,强化内部企业文化知识宣传,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渠道,进一步提升公司软实力的竞争力。
和谐型生态文化
一直以来,五粮液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努力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力争实现绿色、环保、低碳、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五粮液”。
如今的五粮液“十里酒城”,树木郁郁葱葱、如亭如盖,绿化面积达到200多万平方米,随处可见树龄在20年以上的小叶榕。
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桥认为,作为典型的“地域生态资源特色产业”,白酒生态酿造对于企业所在区域的水质、土壤、空气、气候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地域资源及其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天然的依赖性和极其严格的要求。要想酿造好酒,就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酿酒微生物自然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在五粮液独有的六大优势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大自然赋予了五粮液所在地宜宾独有的自然环境,五粮液也坚持予以保护和发扬,创建企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氛围是五粮液的责任所在。
闪光灯下,赞美词中,无论五粮液如何傲视群雄、风光无限,五粮液人却始终坚守这一理念:白酒作为食品行业的微生物工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和谐健康的产业生态链是企业应尽的责任。
从1995年至今,在生态保护、循环发展等方面,五粮液集团公司不断进取,获得各界肯定。
2013年11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绿色中国活动评选中,五粮液荣获“杰出企业社会责任奖”。这不仅是对五粮液的肯定,更是对五粮液的鼓励。
开放型驱动机制
只有坚持“走出去”的战略,才能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开放的五粮液借助创新驱动而逐步走向世界。
建成全国第一个酒文化博览馆
文化创新使得五粮液美酒冲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而五粮液的文化创新,首先体现在品牌传播上。
早在1986年,五粮液率先在全国建成了酒文化博览馆,从此在文化创新的引领下,驶入了文化营销的快车道。
首创音乐电视展播
在全国首家创作企业歌曲的基础上,五粮液公司与央视牵手,利用央视平台推出了“著名企业音乐电视展播”节目,将企业歌曲拍摄制作成MTV音乐片,在这个节目中进行播放,产生了轰动的传播效应。
对此,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们专门撰文评价道:“五粮液酒文化通过音乐电视得以澳门买球官方网站 传播,音乐电视以绚丽多姿的画面、真挚充沛的感情、富于韵律的节奏、音画结合的时尚,将五粮液酒文化用电视符号、电视手段、电视技术表达出来,丰富了五粮液酒文化的传播途径,提升了五粮液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
2006年成“海峡两岸祭孔大典”惟一祭祀酒
2006年,五粮液抓住“海峡两岸祭孔大典”的契机,参加了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开放合作发展”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化、旅游、经科贸活动中,五粮液成为“2006海峡两岸同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惟一民间祭祀人,并被指定为本次祭孔大典惟一祭祀酒,借以宣扬中华历史文化,弘扬具有深厚民族工业文化底蕴的酒文化。这次文化营销活动淋漓尽致地将“中庸和谐”的五粮液酒文化彰显了出来,并使之发扬光大。
联合制作大型电视连续剧《十里香大酒坊》
进入五粮液创新驱动发展时期,五粮液人再次发力文化营销,与四川省委宣传部、解放军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宜宾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制作了大型电视连续剧《十里香大酒坊》。
这是五粮液用故事做载体讲述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开创了文化营销崭新的传播形态,是五粮液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在文化上的一个重要成就。
签约英爱乐乐团,举办海外高端品鉴会
经济新常态下,公司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东风,结合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需求,通过签约英国爱乐乐团、举办悉尼新品及高端产品品鉴会等形式,加强与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公司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对此,五粮液集团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刘中国说,这种文化的融合、精神力量的碰撞,会产生强烈的火花,从而相互激励、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