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国反腐导致中国市场业绩下挫,包括酩悦·轩尼诗(Moet Hennessy)、人头马君度(Remy Cointreau)、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和金宾三得利(Beam Suntory)在内的四大干邑生产商不得不将重心转向美国市场,但他们依然看好中国市场的长期潜力。
人头马好事不再
受中国市场持续疲软拖累,法国烈酒生产商人头马君度(Rémy Cointreau)在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上半财年中,销售额同比下降了5.9%(排除汇率等影响),至5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3%,至1.07亿欧元。
人头马干邑仍是该集团的主力,上半财年销售额达到3.13亿欧元,同比下降3.1%。
同其他烈酒及奢侈品集团一样,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对公务消费和送礼行为的打击,对人头马君度造成重创。人头马受到的影响比其他品牌更严重,因为其在中国大陆的销售偏重高档干邑。该集团称,中国批发商的“谨慎”也影响了销售业绩。
但在中国市场下滑的同时,人头马干邑部门在美国表现强劲。过去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显著放缓使得美国已经超过中国,成为该集团的最大市场。市场研究机构欧睿(Euromonitor)预计,2015年美国市场干邑白兰地零售额将增长9%,超过中国市场成为最大的干邑市场。目前,中国市场为人头马君度贡献了约20%的营收,而美国市场已经超过36%。
重心转向美国
在中国市场的不利形势下,人头马等干邑生产商纷纷开始加大对美国市场的押注。
在法国,干邑被视为是成熟绅士的选择,而在美国,干邑的流行离不开说唱歌手的推动。一些说唱歌手将干邑品牌的名称融入歌曲当中,如2001年Busta Rhymes推出歌曲《Pass the Courvoisier》推动拿破仑干邑销量上升30%。
在中国市场风光不再的当下,干邑生产商急需寻找其他消费群体,以填补中国市场的空缺。轩尼诗、人头马、马爹利和拿破仑四大品牌占据了干邑市场的85%,目前他们正竭尽全力,试图扼制波本威士忌(bourbon)和朗姆酒(rum)等棕色烈酒的兴盛。
“我们看到很多干邑的竞争对手在美国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势,在宣传和推广方面的投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轩尼诗美洲业务开发总监Jean-Baptiste Rivail说,“轩尼诗和一些棕色烈酒品牌在美国市场的势头吸引了一些原本比较安静的干邑品牌加入进来,使得整个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保乐力加旗下的马爹利(Martell)就是其中之一。该品牌通过多年的深耕成为中国干邑市场的领军者,而今却不得不调整重心,力图提升其在美国市场仅有的2%的份额。
前景依然光明
不过,干邑生产商们仍然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
马爹利干邑决定该集团正在调整在中国市场的经销网络和产品阵容,但仍决定在中国市场继续努力推广其高端产品。其所属的保乐力加集团营销总监Charles de Belenet认为,中国政府禁奢之后,市场将逐渐趋于稳定。“我们深信中国市场具有长期投资的潜力。”
Belenet预计,新年过后,中国市场将逐渐趋于稳定成长,尤其在一些私人消费渠道。“消费者渐渐培养出饮用干邑的习惯,比如在夜店或其他用餐场所中。” 他补充说,“此外,中国的消费者正在渐渐成熟,不需要仅依赖夜店或餐馆的消费。
而在中国干邑市场一片黯淡的形势下,全球第六大干邑品牌法国巴氏(伯爵)却选择在这一时期进入中国市场。巴氏是一家100%的家族产业和独立公司,由巴氏格布尔森(Bache-Gabrielsen)家族的第4代人继承,干邑年产量达160万瓶。不久前,该品牌借助其中国总代理VM精品葡萄酒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庄主Herve Bache-Gabrielsen表示,巴氏做好了在中国市场打“持久战”的准备,并不急于迅速占领市场和大规模扩张,而是致力于培育消费市场,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干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