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藏品柜上,端放着一只古色古香的酒瓶,我一直在揣摩它的型器类别,是仿鼎?仿簋?仿彝?却一直也拿不准。正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处”之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惊喜地发现,张艺谋导演的《击缶而歌》中的“缶”不就和我这只瓶子相差无几吗!
缶瓶是苏北一酒企生产制作,表面饰以古铜色, 正面篆刻酒名,墩实文章来源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的四足,长方的瓶体,侧立两只肥硕的方耳,中央设置注口,纹饰十分清晰,工艺很是精湛,瓶形十分典雅,呈现着古朴厚重的韵味,虽然体形不大,容量只有600毫升,但其产生的视觉震撼,令人赞叹。
据考证, “缶”早先是一种盛酒的器物。《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现代语就是酒瓶或酒坛子。早期的缶体形接近滚圆,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火钵,小口加盖,腹壁前后有一对穿鼻,左右两侧各有提链一套。多是陶缶。后来,“缶”发展成一种大众化的陶瓦式打击乐器。《乐典》记道:缶,说文曰:“瓦器也。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也。” 尔雅云:“盎谓之缶”,注云:“盆也”。 《诗经——陈风》中也有“坎其击缶”的记载。
我国古人根据乐器发声的材料,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类,合称八音。缶由土烧制而成,故称土类乐器。作为中国古代土乐器的缶,与奥运会开幕式上所用的“缶”,其音、其形、其质均存有一定差别。
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2008人缶阵,听声音很像是在击鼓,而这种乐器的形制,源于1978年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这种铜鉴缶实为组合器,是由青铜鉴和青铜缶套合而成。外套为鉴,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鉴的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在其中充填冰或热水,可使其具有冰镇、加温酒浆的双重功能。
观看一次体育盛会,收获一份意外惊喜,我多日的疑惑释然了,终于知道了自己收藏的这只酒瓶就是仿制于曾侯乙铜鉴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