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葡萄酒总量为20万千升,同比增长近12%,而作为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桥头堡的广东今年上半年进口3.048万千升,同比增长仅4.2%。
相比之下,曾因疯狂进口葡萄酒消费而被冠以中国进口葡萄酒的“腹地”的温州,近一年来,最具代表性的酒庄聚集地马鞍池路一带和新城大道,有近三成的酒窖已经关门或者易主。
近段时间,类似的事情在中国的一二三线城市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种种迹象显示,进口葡萄酒市场已经进入盘整期。
早在2010年,温州经营葡萄酒的门店已超过300家。当时的温州葡萄酒市场繁荣无比,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类酒庄、酒窖。而且温州人消费力旺盛,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晴雨表”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样板和窗口意义的市场,却经历了酒庄一年内倒闭三分之一阵痛,温州进口葡萄酒市场遭受着严重的冲击。
在温州,投资开办酒庄曾是当地的一种潮流,很多人都曾经志得意满地告诉亲朋:“那啥啥酒庄我也有股份。”一些资本盲目追逐,怀着短平快的投机心理蜂拥而至。这些投资者中其实有不少人不懂葡萄酒经营、没有专业知识,他们只从表面看到葡萄酒的利润空间。在广州葡萄酒圈摸爬打滚了多年的程明波,时至今日,依然用既“乱”又“嫩”来形容现在的葡萄酒市场。
中国葡萄酒市场这些年狂飙突进式的发展,让很多运营商和经销商盲目乐观,一些外资也纷纷高调踏足这个市场,有的人看到名庄酒大热就纷纷囤积“五大名庄”、“八大名庄”,连子品牌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但是随着去年年底,以拉菲为代表的名庄酒价格跳水,让那些手握名庄,待价而沽的运营商和经销商们欲哭无泪。
之前,在业内颇受关注的一些酒类连锁企业的日子也并不是那么好过,曾经被全国广大酒商奉为“学习榜样”的某酒类连锁企业,在吸引风投目光之后,到处开分店,名曰布局市场,但是现在,却每年亏损上千万。
而受挫后的外业资本,原本想进入葡萄酒领域大捞一把的公司都纷纷转行、退出市场。甚至有些公司,由于缺乏进口葡萄酒的运营经验和管理方法,选择产品失误,积压资金,导致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温州玫嘉酒庄总经理林洁表示,在温州的高端名庄酒消费人群一部分已经跑路,一部分转而选择消费其他更具性价比、品质可靠的产品,并且只会向稳定、专业的供货商购买,所以整个市场交易显得不繁荣。广东酒类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资深葡萄酒专家李唐告诉记者:“5年前我见到的那批葡萄酒商现在大概只剩下20%~30%还继续在这个行业呆着。”在葡萄酒行业整体“退潮”的格局下,无专业知识,无长期规划的“裸泳者”已经清晰可见。
市场进入盘整期以后,缺乏根基的企业和商家必然会被市场淘汰。盲进者将会是今年第一批被淘汰的人,之后第二波被淘汰的风潮会在跨界投资的企业中。李唐表示:“第一年大概会有20%的酒商做不下去被淘汰了,3年之后淘汰率会上升到50%,而到5年后的今天淘汰率更高达70%。”“葡萄酒进口量下滑,是国内进口葡萄酒行业开始盘整和洗牌的标志。”一家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投资公司董事长金先生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一个相对粗放的行业,终归最后是要被梳理的,体现出集中度高的特点。
纵然,今年的进口葡萄酒市场较往年动辄超过50%的增速已一去不复返,但是,近日来到温州的欧洲第一大葡萄酒生产商法国CASTEL总经理卡斯特坚信,“中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庞大市场”。
他表示,中国葡萄酒行业空间广阔,未来十年有望成为亚洲葡萄酒中心。从各酒种的消费结构占比看,中国葡萄酒占比2%,而国际水平是11%;从人均消费量角度看,中国人均消费量是0.75 升,国际上是7.5 升,预示着中国葡萄酒行业空间非常广阔。
而葡萄酒行业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来自消费升级,80后崛起、老龄化等人口趋势变化;从啤酒在中国的发展史也可以看出中国葡萄酒将有望成为大众消费品;此外中国还有广阔的土地适合种植酿酒葡萄为葡萄酒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