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记得,十几年前的中小饭店和快餐店里,容量在125毫升的“口杯”酒曾一度盛行,红火了几年之后,这种包装形式逐渐退市,尽管今天在部分市场上还能看到“口杯”酒,但相比较当时的火爆程度,已经明显“OUT”了。
近年来,同样是小容量但换了包装形式的小瓶酒开始畅行,但与当时的“口杯酒”形式单一、容量单一所不同的是,如今的小瓶酒容量从50ml到250ml不等,包装形式也千差万别,并且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都推出了区别于500ml的非常态化包装。不仅是容量小的小瓶酒,还有容量超过1000毫升的大容量坛装酒,都成为眼下较为抢眼的一种包装风格。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多样化的包装形式有利于市场开发和品牌打造,只是目前不同的企业对这种非主流包装形式的利用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小瓶酒受到不同的待遇。但从长期看,这种包装形式会越来越流行,企业和商家应该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
中低档餐饮成消费主场所
山东日照的张海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因为乐意交朋友,所以经常跟几位要好的人到饭店里聚餐。两年前,他在就餐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款叫“闷倒驴”的异型瓶小酒,容量140毫升,度数62度,饭店里的售价为20元/瓶。在店员的推荐下,张海打开了一瓶“闷倒驴”,几个人一品尝,口感很不错,而且量也合适,从那以后,张海再去饭店吃饭,都会要一瓶这种小酒,之后再喝点啤酒。
张海说,自己酒量不大,但是好喝几口,以前到饭店吃饭,大都是喝“口杯酒”,但后来很多酒店都停止销售口杯酒,可是开一瓶500ml的酒又喝不了,剩的多了就带回家,剩的少了干脆扔掉,很不方便。现在这种小容量的酒很适合他。
多年从事酒水贸易的周子龙认为,当前小瓶酒80%的消费都是面向餐饮市场,消费人群也多是收入较低的工薪阶层、民工等,大饭店的高档消费人群消费小瓶酒的极少,这与名酒的营销定位有关。
小酒市场容易操作
今年的春季糖酒会上,江苏红梅酒水贸易公司经理戴元忠到成都的主要目的就是挑选一款合适的小瓶酒作代理,“国家名酒的门槛太高,并且当地早就有人代理,再是外来不知名品牌的白酒推广起来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财力和时间,相比较起来,小瓶酒更容易操作些。”
很多外来品牌在进入市场初期,都会面临铺货难的问题,因为品牌不响,销售难以进行。而商家一般都有数款畅销的产品,他们不愿意积压新产品而占用库房和柜台。很多时候,一款新产品入市后,承诺经销商免费铺货代销都会被拒绝,外来品牌代理商承担着很大的压力。
而目前小瓶酒的消费人群决定了其售价不会很高,他们多是关注产品的价格、度数和容量,很多人认为度数高、口感重就是好酒。当消费群体建立起来后,经销商自然愿意接受代理商的产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