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5年时间,肇东市粮食产量增加了8.05亿公斤,从15亿公斤提高到23.05亿公斤。若按全国每人年均消费粮食250公斤计算,增产的粮食可解决322万人一年的吃饭问题。2008年,肇东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和中国玉米综合开发利用之乡。
近年来,肇东市以粮食高产攻关为核心,以规模经营为突破口,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提高粮食综合产能,率先打造旱涝保收田、科技示范田、万亩吨粮田和股份合作田。
“有了抗旱井,再也不用看老天的脸色吃饭了!”说起抗旱井,德昌乡郭和村农民刘永喜格外高兴。
井少地旱曾是该市农业增产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这个市把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仅去年就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新打抗旱机电井836眼,全市机电井保有量达到6600眼,井灌区单井覆盖面积下降到450亩。另外,投资930万元在两个乡镇建设节水灌溉项目区两处。目前,该市旱涝保收田面积已经发展到235万亩。
肇东市着力把科技园区打造成亮点,建设成精品。目前,这个市已投入资金2100万元,发展科技示范田6.8万亩,推广作物栽培、植物保护、肥料应用等先进适用新技术28项,辐射带动标准化栽培面积200万亩,科技成果贡献率达50%以上,拉动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功能全、覆盖广、技术集成配套的市、乡、村三级园区网络已经形成。
亩产玉米1058公斤,创下全国单季玉米亩生产最高记录。去年,这个市投入490万元,按照田整、机暄、水足、路平、林齐的设计要求,在五里明镇建设了覆盖2个村、3个自然屯的万亩玉米吨田核心示范区。园区采用大型机械耕暄,全程节水灌溉,林田分布整齐,成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区。
今年,肇东市25万亩玉米高产田引松灌溉项目被正式纳入全省重点农业开发项目,建设期为3年。项目建成后,年可增产玉米1亿公斤,相当于增加耕地16万亩,等于再造一个中等产粮大镇。
去年3月,长富村34户村民以土地经营权量化入股,成立了该市首家农业股份合作公司。入股农户除每亩可获保底收入450元外,还可获得分红收入和劳务收入。
这个市通过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使土地向种田能手、农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流转。人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土地潜能充分释放。目前,该市股份合作田面积已达86.8万亩,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人均年收入可达55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