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3月25日电(记者闫祥岭)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为保证支柱产业健康发展和蔗农收入稳定增长,有中国糖都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一方面加大制糖企业技术革新力度,另一方面扩大食糖收储数量,“双管齐下”确保糖价稳定。
长期以来,以亚硫酸法生产耕地白糖仍是我国制糖企业的主要工艺,产品含硫量高,杂质比较多,存放一年半载就会变黄、变质,达不到国际主流食糖消费的标准。近年来,广西陆续上马的精制糖生产线以原糖做原料,采用碳法进行回溶和提纯处理,完全与国际标准接轨,产品可以存放几年时间,颜色、品质都不会改变。
精制糖是全球食糖消费的主流产品,所带来的利润是白砂糖的一倍以上。“即使在糖价低迷时,精制糖也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收益
文章来源中国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网。”广西农垦糖业集团执行董事、总经理黄昌成说。
广西制糖企业还通过技术革新来延长制糖业产业链,目前已形成工业化规模生产的糖业综合利用产品有精制糖、蔗渣浆、纸、酒精、酵母、有机复合肥等,综合利用产品的产值已占糖业总产值的30%左右。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西制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总体规模就一直位于全国各省区第一,目前,广西的食糖产量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63%以上。2009年,自治区决定实施地方食糖储备制度,在国家收储的基础上,增加地方收储量,以保障特殊经济环境下食糖市场的供需平衡。
在国家实施2008年——2009年榨季收储80万吨国产食糖的同时,广西实施40万吨地方食糖收储,并于2009年2月底完成收储入库。地方食糖收储所需资金由存储企业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贷,贷款利息、储备费用由自治区财政和制糖企业所在地财政负担,储备糖出库后由自治区财政和制糖企业所在地财政统负盈亏。
今年春节之后,相比较2008年——2009年榨季之初的低价位,广西糖价逐步回升到3400元/吨左右,初步摆脱了2008年底以来的糖价“倒挂”、制糖企业亏损经营的状况。
业内人士认为,用技术革新来提高产品质量、延长制糖业产业链,确保制糖企业市场竞争力,是维护糖价稳定的根本之策;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扩大收储数量维持市场供需平衡,是维护糖价稳定的治标之举。广西“双管齐下”、标本兼治,在不利局面下保障了糖价的稳定。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网。
编辑: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