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像往常那样通过“强势政府海量投资”的方式来实现高速增长的路数是行不通的。应该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经济转型。
当前社会上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加强政府和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贡献。有人认为,强势政府的优点在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现在看来这条路是有问题的。
就像农作物的产量取决于水、土、肥等多种因素,经济的增长也不能过度依靠单一要素。我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在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而有些发达国家不存在这一问题,因为他们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生产效率,投资报酬递减规律不像我国表现得这样明显。
我国这些年来经济学上的一个误差是,用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分析来讨论长期经济,动辄就谈“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企业界也走入这个误区,常用短期需求的分析去考虑问题。如果凯恩斯在世,对此“也会觉得无奈”。
我们的病是个长期病,短期分析的办法很简单,通过放贷、放松货币、多搞项目,就能够短期把经济拉上去。但一直用短期手段去治病,病情只会加重。
出路在于深改革。1995年,中央就已痛切地感
文章来源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觉到这一症结,因此在制定第九个五年计划建议时,就提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转变为集约,这是很长时间以来的一个主要工作任务,但是这个转变“很不顺利”,以至于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今,宏观经济出现的一个麻烦是,由于依靠投资推动增长,过量发行钞票,进而导致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实现“九五计划”提出的转变,回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消除体制性障碍的思路上去。
如果不消除体制性障碍,全社会都把GDP增长作为官员政绩的主要标准,地方领导自然会运用手中支配资源的权力来追求更高的增速。只是一味指责地方领导的“GDP崇拜”和“GDP主义”是肤浅的。在西方国家,没有听说哪一个地方要公布本地GDP,也没有人以此问责市长。
企业家不是旁观者,不能靠别人对国家负责。中央要全面深化改革,而且正在努力,那么支持这些改革、提出一些建议,甚至督促政府往前走,这都是企业家应该做的。民营企业家“不要去结交官府,这不是企业家的正道”。
在我看来,我们的改革还在波动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完成。现在有人对于我们能不能顺利开展改革缺乏信心。把先期的改革做得好,就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
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谈话强调:不改革,死路一条;要想活,就要改革。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
要了解更全面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请订阅《澳门庄闲网站游戏
》,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王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