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新华社记者刘铮、颜秉光)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作出判断:我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
从年初的积极迹象,到如今的企稳回升态势,中国经济在强有力的宏观政策和庞大的国内需求支撑下,初步遏制住了增速的明显大幅下滑,振奋人心。然而,“关键时期”的判断提醒我们,经济回升的基础不稳固,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一旦懈怠、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在这种局面下,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
国内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走出困难局面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这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固有的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过于依赖外需等深层次矛盾叠加,其解决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当前,中国出口已经连续八个月负增长,一些企业和行业依然困难,财政收支矛盾增大,就业压力巨大。即便工业增速反弹,但依然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特别是国际经济走势还不明朗,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
对此,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在较长时间内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准备。已有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计划成效日益显现,不会也不能因为几个月的连续好转就松劲甚至转向。
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更应当坚定不移地使政策效应累积到让经济重新焕发较快增长的内在动力,更应当坚定不移地使政策效应累积到帮助经济实现新的飞跃。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渡过这道难关,才能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
为巩固和发展经济企稳向好的形势,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必须进一步调整结构,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进
文章来源中国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网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和地区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改善民生。这七个“进一步”,不但考虑到短期内进一步刺激经济,更考虑到长远可持续发展、增强内在动力和拓宽发展空间,是继续巩固和扩大“战果”的政策安排。
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同时要未雨绸缪,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中长期发展需要,加强储备性政策研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澳门最正规的游戏平台官网
新闻网。
编辑:乐怡